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马啸天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观点】融之于心,出之于手 | CGTN《大师列传》专题片吴悦石访谈摘录

2023-08-24 11:09:43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
A-A+

德 | 唯 | 取 | 友    ·    善 | 在 | 尊 | 师

https://img10.artimg.net/public/beian/png/202308/43e14f0a19de1aa25735328e5227649f.png

吴悦石先生


​融之于心,出之于手

——CGTN《大师列传》专题片吴悦石访谈摘录


画家要学会写字

      我一直在强调,画家要学会写字,尤其是中国画。

     画家为什么要写字?因为写字要学文化,学文化就得读书,读了书这画就能题跋。能写能题,画就有意思。所以说,书家学画更胜一筹。

     我们再看历代,远了不说,从明以后,倪元璐、张二水、黄道周,包括徐青藤,都是以书法胜,但是画都不错,画都特别奇崛。

     书家的画,很多在骨力上、骨气上胜过画家,因为画家画容易俗,容易用笔浮、弱。书家写字,线条沉实入纸,入纸之后画就不一样。因此,画人学书,是所有学画者都要遵循的一条法则。

     大家学画先学字,不管学多少年字,字好了再画画,一点不耽误。

     写字,以笔法心法为上。

https://img10.artimg.net/public/beian/png/202308/6c663257edc315a3052da3beebf808cd.png

黄苗子先生为吴悦石先生书法作品《将进酒》题写引首-2003年

https://img10.artimg.net/public/beian/png/202308/edc9e709590437d9649fd7d79389cd0a.png

吴悦石先生书法作品《将进酒》


融之于心,出之于手

     大家在画画、写生的过程中,用我们这双眼睛看待所有事物,不管是人物、风景还是走兽,看完了就拿速写本和架子去画,没有经过思想和内心的融铸。我们看到眼睛里,不要急。五六十年代那些老先生们,不急于下手,都是先看,背着手转来转去地看。看完了,在某个特别经典的地方勾一勾,其他的地方忽略不计。心里头有想法了,他才会动手。通过内心的融铸,出之于手,行之于笔,画到纸上就不是眼中之物,这就很有意思,就有人文的东西在内,有自己的情怀、多年的修养在内。把眼前看到的东西变成不是眼前的东西,但它又是眼前的东西。高明!

https://img10.artimg.net/public/beian/png/202308/c21f5e885484894ac1255b6343aa4e3f.png

1988年,吴悦石先生为马啸天补成《灵山高士》

https://img10.artimg.net/public/beian/png/202308/3aa83ca6e5dbf4cbf3450d36af0a3e94.png

2015年马啸天与吴悦石先生在荣宝斋


法无定法

     由于字写得好,能在变化当中求其笔意、笔性、笔趣、笔势,在纸上翻覆跌宕之后,出现的就是画意,有时候我们画家都未必敢。只有在这个时候出现的东西,借鉴过来,写意才更生动。

     字写活了之后,法就不是法了,变化无穷。能够变化无穷的时候,这东西就可观,可观就可传。

https://img10.artimg.net/public/beian/png/202308/d4aa7abb02230d510a3786288385e618.png

吴悦石 2003年 《放风筝》

     中国画与传统文化中国画,传统文化是它的根,也是命脉所在。我们讲君子务本,本立道生,本是什么?是我们的传统文化。

     中国画的题跋要求落笔成文,而且要能读,要耐读,要文、理、情都在。

     我当时有幸和老一代、国粹派学东西,一下子就进入了认识中国画的正确道路。

     十几岁的时候,我的老师让我刻一方闲章,就是“寂寞之道”。我少年的时候没玩过,周日还得到故宫去看画,一去就一天。

     师父要求你对历代传世名作,要亲自去看,要读懂,一树一石,去那儿,盯着看。

     现在的学生吃亏就在这,没有原作,全是看画册,进步就慢。我学画的时候算是得天独厚,包括白石老人的画,我都是拿原作来临。有一句话叫独具只眼,你得会看,你连鉴赏这关还没过,画的真假都看不懂,如何鉴定画的精神,笔墨的修养各方面无从谈起。

https://img10.artimg.net/public/beian/png/202308/6c985c6ec80502d0806f107453e9fc5c.png

吴悦石1987年《细看春在第几枝》


势是养出来的

     密与白,此处密度一增加,彼处白就显出来了,这和构图还有区别,构图是西方的说法。

     中国画要看整幅的精神,要取其势,什么叫取势?势在哪?势是空的。就像我们说味道,味道在哪,画哪有味道。味道是看出来的,是画中带出来的。

     构图是简单的,可以学到做到。势是养出来的,第一要学,读书卷以发之,广见闻以扩之,这两点要掌握好。

     学习的过程中要步履从容。

https://img10.artimg.net/public/beian/png/202308/8809fed6cac716c93d7d4fa09afc7235.png

吴悦石1985年《松鹤延年》


造像与绘画

     我们看历代造像,主要是看当时如何刻画人的神情,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人物开脸,包括肢体动作。

     前人造像主要是看开脸,画画也是。唐宋开脸,既庄严又大方,到明以后,开脸就不行了,逐渐瘦削小气。现代人塑像,按照人体结构来塑,没有味道了。

     就造像而言,我们现在离古远了,就离文化远了,离艺术远了。

https://img10.artimg.net/public/beian/png/202308/a46e0aba7509f87dce4f27e6aef3faa7.png

吴悦石1987年《求醉图》


骨子里的“中”

     1982年、1983年以后迅速西化,许多人在85思潮时纷纷中西合璧。在这个过程中,中西是交融了,但自己没有了,画家都是用中国画的毛笔在画西方各个流派的特点。我认定了一件事儿,就不管时间、社会形势怎么变,我都会一直走下去。我在画画儿的过程中,经历了85思潮,经历了社会大变化,也在国外住了那么长的时间,                      但这些丝毫不影响我对传统的执着。

     出去是为了多看,为了更好地静下来。看过之后,我觉得我走的路,是对的。我骨子里是“中”,还要继续把“中”再深入。五十岁到六十岁时,我基本上闭门,干什么呢?重新又学了十年。

https://img10.artimg.net/public/beian/png/202308/6002f91299f369f9679783422f17af6f.png

1984年,吴悦石先生为马啸天作《八哥》课徒稿


从形到皮,到骨,到脉搏

     自己的东西,虽然当时人家都说还不错,但我知道还嫩,还要反复打磨,还要向经典传统的东西去学。

     这幅画你以前临过,只是在形上;你再临,就能摸到它的皮肉;再临,能摸到它的骨;再临,能摸到它的脉搏,你就算懂了。

     李可染先生,非常可敬可爱的一个老人,他80岁的时候举办了一个展览,前言里边有一句话,说:“我今年80,始见中国画堂奥之博大。”

     该读的书要读,当然不只是诗词歌赋,这些都是入门的,我建议他们读书要多读民国以前的书。

     《书筏》这部书我抄了一大卷,要反复抄写。

     拿到一幅画你能题,下笔千言一挥而就,要经得起读,要耐读,要耐看,书法要跟上,这样画就不会差到哪去。

https://img10.artimg.net/public/beian/png/202308/42437e60b19099342c8886531d2e815b.png

1984年,吴悦石先生为马啸天作《春江水暖》课徒稿


多余的话不说

     过去什么都不讲,从齐先生那一代就是这样,多余的话不说。

     先生画画你在前头要抻纸。先生在这儿画,你要懂得看,他这笔要落在哪儿,他够不着不成,要刚好伸出手来就在这,最舒服的位置。这纸紧一紧松一松,跟先生要合拍,合拍,你就看懂先生了,逐渐你就懂了。在这个过程中,师徒二人合成一个人,就都懂了。

https://img10.artimg.net/public/beian/png/202308/e8d20512508676addf40ebcf5b9d69bf.png


简朴内美

     石头的文化和我们传统文化的许多东西是联系在一起的,它的美,美在大美,美在内美,美在浑朴。也美在它的形,天然的东西,未经过人工雕琢的这种美,也是一种浑朴的美。

     中国书画,中国文化,到了一定境界,会追求那种简、朴、内美,这是一个标准。我们欣赏传世的作品,那种内美浑朴的气象是语言文字不能形容的。

     我希望将来能够做到简而朴,又内涵丰富,能让人一读再读。活到老学到老,一定不是一句空话。

     我们的文化非常深刻,当你不静的时候,你就不会体悟。当你静了,而且经历了,你才有体悟。

     中国文化是一个年龄段一个境界,就像吴昌硕先生当初临石鼓文的时候,他一直就在写,30岁——40岁——50岁——60岁,到70岁才说:“我现在才可以说我一日一境界。”只有这样的人,才能跟中国文化说话。真正沉下心来,一日复一日,就在那里做平常事,才能成为不平常的人。

https://img10.artimg.net/public/beian/png/202308/14c072eb7e7f93863efd3f525c72789b.png

https://img10.artimg.net/public/beian/png/202308/5ea51d9224fefbb003ab181dee50334e.png

--- END ---

2023年8月24日

编辑于澄怀堂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马啸天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